admin 發表於 2022-3-4 13:54:53

台灣服饰變迁透着政治味

1月18日,台北市孔庙举行了一場别出心裁的打扮秀,島内設計師将汉字元素融入打扮設計中,讓現場觀众冷艳不已。島内時尚界人士認為,曩昔台灣吹哈日、哈韩風,将来两岸年轻一代設計師以中汉文化為卖点,必定能使上海、北京、台北,成為亚洲衣饰風行中間。

对峙留辫、拒穿和服

衣饰对付台灣公众来讲其实不仅仅是穿衣的问题,初期乃至跟“國度認同”有關。据台灣实践大學打扮設計系助理傳授叶立诚先容,日据時代,日本殖民者曾倡导島内公众穿戴欧化,但很多人对峙穿清代打扮,有些人穿着固然欧化,但对峙留辫子,一向到清當局被颠覆才扭转。上世纪30年月,島内女性起頭風行穿旗袍,据悉這是受上海風潮的影响。此光阴本殖民當局為了斩断台灣公众对大陸的認同,起頭强迫學生仿效日本海内穿礼服,并開设西服裁剪课程,但愿改變新一辈的觀念。

台灣有识之士此時警悟台北室內設計,到日本人的用意,因而策動一場新文化活動,对峙穿中式打扮。统一時代,與日本人瓜葛慎密的家属则改穿日式打扮。1936後,日治當局曾一度想在台灣周全推廣和服,但厥後不明晰之。

國民党政府接管台灣後,也把衣饰看做“國度認同”的标记之一。為了抹去殖民遗址,政府划定不许穿日式木屐、日本军服。据島内白叟回想,1949年大陸撤台的汉子廣泛穿军服,女性打扮以蓝色素雅旗袍為主。上世纪50年月美國支援台灣很多面粉,島内公众将面粉袋改装裁缝裤,很多人背上或屁股上便呈現了“中美互助”四個大字。

到了上世纪60年月,一系列事務促使島内打扮走向新潮。一是大华晚报首辦選美角逐,美人要穿上時兴打扮;二是電视台建立,設計師王榕生初次在節目中教主妇建造衣服,并由模特树模,雷同如今的走秀;三是实践專科學院建立,開創打扮科,為培育設計師奠基根本。四是中华阛阓、第一百貨公司完工,加之經济好转,公众有能力消费。五是香港影视的影响,包含邵氏片子、画报等杂志引入,对台灣衣饰風行都有深远影响。70年月,迷你裙等“奇装异廢鐵回收,服”跟着嬉皮文化流入台灣,但政府為了保持“浑厚風气”,划定藝人着装独特不许上節目。

两岸联袂代替东京

島内衣饰呈現品牌觀点是在上世纪80年月,台“國贸局”起頭鼓動勉励設計師把名字直接标在打減肥酵素,扮上。琼瑶剧中主角的穿戴也引领了打戰績網,扮的風行趋向,包含喇叭裤等都是由此而来。90年月起,性感被从新定位,叶立诚指出,以前大師对穿着袒露都觀感欠安,但厥後性感成為正面评價。

在哈日、哈韩風潮以後,島内設計師起頭转向中汉文化寻觅灵感。如青铜器的圖腾纹饰、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穿戴、宋瓷素雅却透着崇高的色彩,這些元素在打扮設計師的眼中都是珍宝。特别在两岸交换變得频仍後,島内業界人士認為,在大陸巨大市場的火上浇油下,两岸联袂将有機遇讓中國都會代替东京在亚洲的風行职位地方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服饰變迁透着政治味